Custom Thumbnail
题图:Rest of World

美国TikTokers涌入,可能会增加小红书审核负担

美国高中生维纳斯·里奥斯本周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用汉字发帖,引发热议。

“嗨,中国网民们!我是美国人,如果你需要英语作业方面的帮助,请告诉我!”这位17岁的少年一天之内就收到了近2000条评论。

在TikTok网红呼吁用户迁移到小红书以抗议美国政府打击TikTok的行动后,里奥斯成为了成千上万“TikTok难民”中的一员。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尚未就一项法律作出裁决,该法律要求TikTok在1月19日前从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否则将在美国面临禁令。

美国TikTokers涌入,可能会增加小红书审核负担

TikTokers将其称为“RedNote”的小红书此前从未以美国用户为目标,但到周二已成为苹果美国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大的应用。里奥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她而言,使用这款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反抗行为。这位德克萨斯州少女说:

“我只是想找到TikTok的替代品,同时也表达对美国政府的抗议。”

小红书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之一,它提供类似Instagram的无限滚动帖子,并采用类似TikTok的个性化推荐。用户主要是年轻女性,她们在平台上分享旅行、购物和其他生活方式话题。小红书每月拥有超过3亿活跃用户。

小红书未回应置评请求,包括关于最新海外用户数量的询问。

截至周二上午,该应用搜索引擎显示至少有58000条与“TikTok难民”相关的帖子。周一,一个名为“TikTok难民之家”的聊天室举行了持续数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超过72万名参与者。

与字节跳动为海外用户专门开发TikTok不同,小红书主要服务中国用户,并遵守严格的审查规定。TikTok的中国版本抖音在美国无法下载。

尽管小红书在海外华人中很受欢迎,但它在吸引更广泛的国际用户方面几乎没有投入。该平台的标识仅使用中文字符设计,应用内不提供帖子或评论的翻译功能,搜索栏也只提供中文关键词建议。

“在中国应用中,我认为小红书最接近美国的互联网文化,”2020年注册小红书研究中国消费趋势的加拿大作家罗杰·黄(Roger Huang)说。“如果这些美国人去用微信,他们会完全不知所措,”他说。

黄说,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之间的互动可能会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这可以帮助更多美国人认识到上海人和纽约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对中美对话整体而言是有益的。”
但美国用户的突然涌入可能会给小红书带来新的挑战,因为该平台需要在全球业务扩张与执行中国审查法规之间寻求平衡。

中国的互联网审查系统会屏蔽敏感内容,包括 LGBTQ 议题、街头抗议和中国领导层相关的讨论。Facebook、Instagram和X等美国社交平台在中国被禁,而微信和微博等主流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则因其复杂性让外国用户难以适应。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必须实名注册社交媒体账户。违反内容规则可能导致账户被封禁或面临法律制裁,甚至入狱。因此,用户已经学会避开敏感话题或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

美国TikTokers似乎对这些规则并不了解或不以为意。他们在小红书上讨论各种话题,从乌克兰战争到同性恋议题,再到中国政府相关话题——这些都是容易触发审查的内容。一些中国用户在评论中提醒新用户避免讨论“政治、宗教和毒品”。

“美国用户使用小红书这件事本身就已触及红线,”刘说,“这种状况难以持续,因为美国人不会进行自我审查。”他补充说,为遵守中国法律,该应用可能需要像字节跳动对待TikTok和抖音那样,在国内外用户之间设置隔离。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助理教授邹胜表示,虽然美国用户的涌入促使小红书需要明确其国际战略,但为国际用户开发独立应用程序将使其在西方面临与TikTok相同的审查问题。

美国TikTokers涌入,可能会增加小红书审核负担

研究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的邹先生指出:“平台需要明确其全球化战略定位,以及未来几年的国际化发展规划。”

他补充说,用户最终将决定是否接受中国的内容审查。而里奥斯则表示,由于她主要是在与中国用户聊天交流,因此并不太担忧这个问题。

“如果他们觉得中国对我们的数据这么感兴趣,我倒不如直接把数据给他们,”她说。“我并不认为中国关心我在做什么,这只是(美国政府)控制我们的一种手段。”

不过并非所有中国用户都对此持欢迎态度。28岁的中国小红书用户林女士告诉《世界其他地区》,她最初觉得与美国用户聊天很“新鲜”,但很快就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导致的对话不自然而感到疲倦。

“小红书本质上是一个中文社区……就像一个外国人难以真正融入的中国文化圈,”林说。出于担心与外国媒体交谈可能带来的影响,她仅愿透露自己的姓氏。

目前,像里奥斯这样的美国用户依然热衷于探索小红书。一些人正通过该应用强大的算法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国用户,共同分享观鸟、钩针编织、音乐剧和英雄联盟等兴趣爱好。

还有一些用户则借机调侃美国的安全顾虑,美国用户会发帖说:“嗨,我在找我的中国间谍”,中国用户则会回应:“谁在找我?我来了!”

本文由未来学人编译,原文作者:Kinling Lo, Viola Zhou,审校排版:从林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提供翻译服务,不对原文内容或观点进行任何修改或代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好文章值得赞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