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记得上次淋浴的时间,但如果让你仔细检查日常习惯,你会发现许多模糊的细节。比如,你用哪只手拿洗发水瓶?先擦哪边腋下?
洗澡、刷牙、开车上班、煮咖啡,这些都是我们的核心习惯。1890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生物若不是“习惯的集合体”,便什么都不是。在詹姆斯看来,习惯是一种双刃剑。它们通过自动化日常行为来简化生活。(比如,我更愿意专注于早晨阅读的新闻,而不是思考如何泡茶的细节。)然而,一旦行为成为习惯,我们往往会忽视它形成的原因,甚至不再关注是否真的喜欢它。
每到新年,众多人都承诺要改掉坏习惯,培养更好的新习惯。但科学研究表明,习惯并不轻易屈服于我们的意愿。“我们喜欢认为自己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由目标驱动,”南加州大学研究习惯的荣休杰出教授温迪·伍德说。目标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仅仅是因为相比习惯的力量,我们更容易意识到目标的存在。实际上,认识到这些无形的习惯,能提高你成功培养有益习惯或改掉有害习惯的可能性,从而让生活更多地由你的选择主导,而不是被习惯支配。
本文由未来学人编译,原文作者:Shayla Love,审校排版:从林,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提供翻译服务,不对原文内容或观点进行任何修改或代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