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 Thumbnail

新闻业将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新闻业将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记者天生就很偏执。我们总是担心某处有人即将对我们或我们的稿件做出可怕的事情,它们可能是政府、律师、同事或IT部门。

到目前为止,21世纪只会助长这种偏执。2006年,我刚担任《经济学人》编辑时,第一期封面的标题就是《谁杀死了报纸》。当时,互联网正在摧毁那些大城市报纸依赖分类广告垄断的舒适商业模式。

新闻业将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回顾过去,这与其说是他杀,不如说是自杀。太多优质媒体品牌被科技界的言论所蒙骗,认为“传统媒体”已死,内容应该免费。他们很快陷入恶性循环:追逐点击量、削减成本,最终将业务拱手让给了科技巨头。

但理性终究战胜了一切,人们开始为新闻付费,传统媒体逐渐复苏。《纽约时报》在马克·汤普森2012年上任并专注于销售订阅时,仅有50万数字订阅用户,如今已超过1000万付费用户。曾经引诱许多大牌报纸破产的“内容免费”的诱惑已经消失,新兴的挑战者如《The Information》、《Puck》和《The Free Press》(尽管它的名字包含“free”),都在证明人们终将为内容付费。

就在优质媒体适应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之际,一个更大的变革出现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渗透到我们行业的根基,改变我们撰写和编辑故事的方式。它将挑战我们,正如它正在挑战律师、编剧和会计师等其他知识工作者一样。

这场革命将如何展开?在做出预测之前,我需要保持谦逊。当我成为《经济学人》主编时,我甚至不知道一家名为Twitter的公司才刚成立10天;而9年后当我来到彭博社时,Twitter实际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报纸。因此,我们要警惕任何兜售确定性的编辑(包括我自己)。

但我认为,彭博社的新闻编辑室是观察这场革命发展的绝佳实验室。一方面,我们使用的技术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包括人工智能的早期版本。在我们每天发布的5000篇报道中,超过三分之一运用了某种形式的自动化。另一方面,我们的受众代表着未来对新闻要求极高的消费者。我们的读者会根据报道买卖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资产。对他们而言,准确性和客观性至关重要,时效性同样不可或缺。我们的读者、观众和听众讨厌浪费时间,而节省时间恰恰是人工智能的关键优势之一。

让我举两个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能做到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我们发表的一篇报道,展示伊朗石油走私活动中的船对船转移情况。由于参与者竭力掩盖行踪,我们开发了一个算法,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来检测船只并排停泊的情况。在2020年1月初至2024年10月4日期间,在天气晴朗的566天里,我们发现了2006次可疑的并排停泊,这些线索随后供记者深入调查。

人工智能非常擅长模式识别,它能够筛选海量的图像、文档和数据,从人类难以处理的庞大、模糊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故事。我们的数据新闻主管阿曼达·考克斯将大型语言模型比作“永不疲倦的实习生”。虽然我们不会完全信任它们的结果,但这些系统像人类实习生一样在不断进步:从2020年的幼儿水平,随着ChatGPT及其同类的迭代升级,如今在特定任务上已接近博士水平。

记者们普遍欢迎人工智能,因为它帮助揭露了伊朗石油走私等重大新闻。调查性报道在新闻编辑室一向受欢迎。而第二个例子则较具争议:上个月,我们开始在彭博终端上测试由人工智能生成的长篇报道摘要

这个软件能读取文章并提炼出三个要点。客户对此反应积极,他们可以快速掌握文章核心内容。但记者们则持怀疑态度,担心读者只会浏览摘要而不再阅读完整报道。对此,我的坦诚回答是:确实如此,但比起让读者在不感兴趣的内容上浪费时间,这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在我看来,这些摘要如果运用得当,既能服务读者,又能提升编辑效率。

通过观察我们的实验,我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业有以下八点预测。

Pro会员专属内容,请订阅后查看

年付会员年付会员免费
季付会员季付会员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文由未来学人编译,原文作者:John Micklethwait,审校排版:从林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提供翻译服务,不对原文内容或观点进行任何修改或代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好文章值得赞赏

相关推荐

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