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SpaceX公司进行了一次独特的双月球探测器发射,日本ispace公司和美国Firefly航天公司的两艘月球着陆器启程太空,展现了全球探索月球表面的热潮。
日本月球探测公司ispace此次发射的是“白兔-R任务2号”(Hakuto-R Mission 2)。这是该公司继2023年4月首次任务因高度计算错误导致失败后的第二次登月尝试。
德克萨斯州的Firefly航天公司发射了其首个月球着陆器“蓝幽灵”(Blue Ghost),成为第三家参与NASA公私合作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s,CLPS)的发射公司。
约300名ispace的员工、家属和合作伙伴在现场见证了发射。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于日本时间下午3点11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点11分)从佛罗里达州升空。火箭在发射约一小时后释放了“蓝幽灵”,随后30分钟释放了ispace的着陆器Resilience。
ispace首席执行官袴田武史(Takeshi Hakamada)在分离后发表讲话,赞扬了公司在2023年失败后重整旗鼓的决心。
他对记者表示:“登月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成功将是ispace向前迈出的巨大一步。”
去年,Intuitive Machines公司虽然月球着陆偏离预定位置且部分失败,但仍创造了私营公司和CLPS任务首次月球着陆的记录。而CLPS成员Astrobotic公司的着陆器则在发射后不久失败。
近年来,月球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各国和私营公司都将其视为潜在的宇航员基地和太空资源库,使这颗地球卫星成为国家声望和地缘政治竞争的新舞台,犹如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
ispace执行业务总监野崎淳平(Jumpei Nozaki)在采访中透露,Resilience携带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客户任务和六个有效载荷,其中包括一个将部署并收集月球样本的内置“微型漫游车”(Micro Rover)。
Resilience预计将于5月至6月间着陆月球表面。它将采用节能轨道,主要利用地球和月球引力进行一系列蜿蜒飞越,类似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SLIM探测器,该探测器去年实现了日本首次月球着陆。
Firefly的“蓝幽灵”计划在发射45天后、约3月2日抵达月球。它携带了来自NASA资助客户的10个有效载荷,以及蓝色起源旗下Honeybee Robotics公司的一个有效载荷。
两个着陆器的任务期限都是一个完整的月球日,约两周。它们无法在月球夜晚生存,因为温度会骤降至零下128摄氏度。
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目标是自1972年以来首次将人类送回月球,预计在2027年实现,但可能会推迟。而中国计划在完成一系列机器人任务后,于2030年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像“蓝幽灵”这样的CLPS任务虽由私企运营,但获得NASA大量资助。这些任务旨在研究月球表面,并在NASA使用SpaceX的星舰和未来蓝色起源的蓝月着陆器(Blue Moon lander)载人登月之前,刺激私人月球探索需求。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即将上任,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可能面临调整。这位候任总统较为支持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将重点放在火星探索上的构想。
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负责人、主管CLPS的尼基·福克斯在谈及月球计划可能的变化时告诉路透社:“我们已经投入了登月计划,我认为每个人都希望我们重返月球。”
她说:“NASA科学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能进行令人惊叹的科学研究。”
本文由未来学人编译,原文作者:Joey Roulette, Kantaro Komiya,审校排版:从林,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提供翻译服务,不对原文内容或观点进行任何修改或代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